cover_image

助力“双减” | 2021年富阳“科普自由行”第六期活动圆满结束

公众科普
2021年10月25日 06:26

图片

图片

“双减”政策落地后,孩子们腾出来的时间该如何安排?10月24日,富阳区科协积极行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开展“精耕细作,春华秋实”科普研学主题活动圆满结束。本次活动由来自全区7所中、小学校学生,共计160余人参与。“科普自由行”是富阳区科协自2015年创办至今的科普品牌,在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同时,填补课后空白,有效助力“双减”政策落地。

图片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场活动包括哪些精彩内容吧~~

图片

1

试验田中“辨”良种


中国水稻研究所沈希宏研究员全程带领下,学生们走进百亩水稻试验田,认识水稻新品种应用和新技术推广现场照片一睹精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

展览馆中“看”成果 

走进“精耕细作,春华秋实”展厅,学生们系统的了解了水稻科技沿革历史及中国水稻研究所多年来的科研成果、专家团队等详细知识,学生们深感农业科研的魅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3

报告厅中“求”真知


沈希宏博士
图片
图片

分享嘉宾——沈希宏博士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科研方向为长粒杂交粳稻育种及其相关基础研究。曾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等项目。

分享内容——《做好一粒种子》

图片

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

通过沈博士精彩有趣的讲述,小朋友们学习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类型丰富多样,广泛分布。培育一棵好种子的技术有三种。一,常规的育种技术。系统育种、诱变育种、航天育种、杂交育种。二,利用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的优势。三,生物技术育种。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细胞工程(花药培养) 、转基因育种、无融合生殖等等很多的有关水稻的专业知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时长一小时的报告,小朋友们全程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沈博士提出的小问题,报告厅内气氛热烈。本次活动小朋友们意犹未尽,我们下次活动再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中国水稻研究所是一个以水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多学科综合性国家级研究所。198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杭州建立,1989年10月落成,是建国以来我国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农业科研机构。着重解决稻作生产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具有从事水稻群体、个体、组织、细胞、分子等各层次的科研能力。


END

图片


摄影:春风摄影(汪高峰、周童雷、楼俊)

审核:陆正洪 | 责编:陈晶

图片

图片

“小眼睛,大世界,共迎亚运”爱眼护眼活动···

 “坐科学巴士,探变废为宝”科普研学活动···

 “喜迎亚运、关注消防、共建平安” 活动···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公众科普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